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11月26日,國民黨軍隊占領錦州。當時一些失業(yè)工人被迫“跑車板”做買賣,或在街頭巷尾賣卷煙、食品,或下鄉(xiāng)務農。在職的工人,常因廠方扣押工資造成生活沒有著落,加上通貨膨脹后的物價狀況,工人們都因饑餓而掙扎在死亡線上。1945年12月,“滿洲合成燃料株式會社錦州工場”更名為“錦州燃料廠”,隸屬于國民政府經濟部;1947年7月,再更名為“東北煉油廠錦州工場”;1948年12月,又更名為“錦州合成廠”,隸屬于東北工業(yè)部化學工業(yè)管理局;1949年3月,有在冊職工1 020人。1946年10月,原“東洋棉花紡織株式會社”更名為“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東北分公司錦州紡織廠”,有2 700多名工人;后因電源不足而不能持續(xù)開工,工人略有減員。1946年10月,“錦州陶瓷器株式會社”更名為“錦州陶瓷廠”。上述廠礦雖已陸續(xù)恢復生產,因生產時斷時續(xù),工人人數在逐漸減少。1948年下半年,國民黨軍隊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忙于拆遷重要工廠,又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業(yè)。到1948年10月錦州解放前夕,錦州的在職工人只有7 000多人(不含各縣及鐵路)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,錦州經歷了封建、半封建半殖民地、殖民地三種不同的社會形態(tài)。其近代工業(yè)從產生到逐步形成,已經有了相當的規(guī)模;工人隊伍從誕生到逐漸發(fā)展壯大,已經形成了具有重要力量的工人階級。錦州工人階級身受帝國主義、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重重壓迫,過著極其艱難困苦的生活。錦州工人為了爭取必要的生活條件,也進行過自發(fā)而分散的小規(guī)模斗爭。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,錦州工人階級迅速覺醒,其斗爭性和革命性得到了空前的激發(fā),革命斗爭風起云涌;鐵路工人隊伍相對龐大而且集中,組織性紀律也更強,其斗爭的波瀾更加壯闊,成為錦州工人運動當之無愧的先鋒。
錦州市職工服務中心(錦州市工人文化宮)版權所有
遼寧華??萍加邢薰咎峁┘夹g支持
遼ICP備09011782號-1 遼公網安備 21070302000136號